8月底,长期互为竞争对手的苹果(Apple)与三星(Samsung)两大巨头,竟联手将矛头指向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Xiaomi)。
双方联合指控小米在印度市场通过其新品发布会及广告营销活动,对苹果的iPhone 16 Pro Max和三星的旗舰机型进行了直接的调侃和贬低,实施了所谓的“偷袭营销”(Ambush Marketing),并声称此举损害了他们的品牌形象与商誉
这场风暴的源头,是小米在印度推广Xiaomi 15系列时采用的激进营销策略——直接点名嘲讽两大巨头的旗舰机型。
事件始于3月的小米印度发布会。 当幻灯片打出iPhone 16 Pro Max和三星旗舰的相机参数对比时,现场一片哗然。
小米不仅宣称竞品“不如小米”,更用“可爱”形容iPhone的拍摄能力——这个词在科技语境中暗含“幼稚”“不专业”的贬义。
争议在愚人节达到高潮。 小米在当地报纸刊登整版广告,戏谑道:“亲爱的iPhone 16 Pro Max用户,你们的相机很可爱! 试试Xiaomi 15 Ultra吧。 ”
暗示其拍摄能力无法与小米旗舰相媲美。 这种在公开广告中直接使用竞争对手品牌名称并进行带有贬义色彩比较的做法,成为了苹果和三星联合发难的关键证据。
而这种绑定行业龙头“蹭流量”的做法,被苹果三星联合指控为“偷袭营销”。
尽管小米未伪造数据,但印度法律对比较广告有明确红线:允许基于事实的规格对比,禁止贬低性语言。
两大巨头在律师函中强调,小米的“可爱”等措辞已构成品牌贬损。 更关键的是,直接使用商标名称而非“某竞品”的表述,让小米陷入被动——这相当于未经授权将对手品牌变为自己的营销道具。
这场诉讼背后,是印度高端手机市场残酷的份额争夺。
2025年二季度数据显示,苹果三星在印度高端机市占率合计超80%,而小米正以Xiaomi 15系列猛攻这块利润高地。
“巨头联手极为罕见,”行业观察者指出,“说明他们认定小米的营销已越过底线。 ”
值得玩味的是,截至8月底,小米始终保持沉默。
有分析师认为,本案可能重塑全球科技营销的规则。
正如印度某律师所言:“你可以说自己的相机更好,但不能说对手的相机可笑——前者是竞争,后者是攻击。
无论结果如何,这场诉讼本身已经引发了行业对营销边界、品牌竞争伦理以及法律风险的高度关注。 它也可能对小米在印度市场的品牌形象和营销策略产生深远影响。
小米的营销策略意图明显:通过直接“比对”行业最顶尖的两大品牌,迅速吸引眼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造话题,提升新品Xiaomi 15系列的声量。
短期看,这确实能带来极高的关注度。 然而,这种“偷袭营销”是一把双刃剑,极大地增加了品牌的法律风险和美誉度。
在商战中,尊重规则与对手,同样是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 小米如何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巨头围剿,以及印度法律将如何裁定这场“营销越界”之争,必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科技与商业领域的焦点事件。